循环840RECESS TURNG, RADIAL
ISO编程
G840
粗加工循环执行
数控系统用刀具位置作为循环调用时的起点位置。如果起点的X轴坐标小于轮廓起点位置,该数控系统使刀具沿X轴移至轮廓起点位置和在该位置开始循环。
- 该数控系统用快移速度将刀具定位在Z轴坐标处(第一凹槽加工位置)。
- 该数控系统执行凹槽加工横向运动到第一切入深度。
- 该数控系统用定义的进给速率Q478沿纵向方向加工起点位置与终点位置之间的部位。
- 如果循环中定义了输入参数Q488,切入轮廓元素的加工用切入的编程进给速率。
- 如果循环中只定义了一个加工方向Q507=1,该数控系统退刀尺寸安全高度位置,以快移速度退刀并以定义的进给速率再次接近轮廓。如果加工方向为Q507=0,两侧都进刀。
- 刀具加工凹槽到下一个切入深度。
- 该数控系统重复该操作(步骤2至4)直至达到槽深。
- 该数控系统将刀具退到安全高度位置并在两个槽壁位置进行凹槽加工横向运动。
- 该数控系统用快移速度将刀具退至循环起点位置。
注意
- 调用该循环前,必须将刀具定位在切削边界(切削限值)的一侧,该位置处的材料需要切除
- 只能在车削模式功能的加工操作模式下执行该循环。
- 循环调用时的刀具位置(循环起点)决定被加工部位尺寸
- 从第二次进刀开始,该数控系统再减小横向切削运动量0.1 mm。这样能减小刀具横向受力。如果为循环指定了偏移宽度Q508,该数控系统减小该值的切削运动。预先加工后,一刀切除剩余材料。如果横向偏移超出有效切削宽度的80 %,该数控系统生成出错信息(有效切削宽度 = 刀具宽度 - 2*切削半径)。
- 如果在程序中编程CUTLENGTH值,在本循环粗加工中将考虑该值。显示提示信息并自动减小切入深度。
编程说明
- 在循环调用前,编程一个定位程序段,带半径补偿R0运动至起点位置。
- 编程循环调用前,必须编程循环14 CONTOUR GEOMETRY或选择轮廓以定义子程序。
- 如果在轮廓子程序中使用局部Q参数QL,必须在轮廓子程序中分配或计算这些值。
循环参数
帮助图形 | 参数 |
---|---|
Q215 加工操作(0/1/2/3)? 定义加工范围: 0:粗加工和精加工 1:仅粗加工 2:仅精加工至最终尺寸 3:仅精加工至余量 输入:0,1,2,3 | |
Q460 安全高度? 保留;当前不可用 | |
Q478 粗加工进给速率? 粗加工进给速率。如果编程了M136,数控系统用每转一圈的毫米数理解值的含义;否则,理解为每分钟毫米数。 输入:0...99999.999 或FAUTO | |
Q488 切入进给速率(0=自动)? 切入期间进给速率的定义。该输入值为可选值。如果未编程它,用定义的车削加工进给速率。 输入:0...99999.999 或FAUTO | |
Q483 直径余量? 在定义的轮廓上的直径余量。 该值提供增量效果。 输入:0...99.999 | |
Q484 Z轴方向余量? 在轴向上定义的轮廓余量。 该值提供增量效果。 输入:0...99.999 | |
Q505 精加工进给率? 精加工进给速率。如果编程了M136,数控系统用每转一圈的毫米数理解值的含义;否则,理解为每分钟毫米数。 输入:0...99999.999 或FAUTO | |
Q479 加工极限(0/1)? 激活切削限制: 0:未激活的切削限制 1:切削限制(Q480/Q482) 输入:0,1 | |
Q480 直径极限值? 轮廓限制的X轴值(直径值) 输入:-99999.999...+99999.999 | |
Q482 Z轴切削极限值? 轮廓限制的Z轴值 输入:-99999.999...+99999.999 | |
Q463 最大切削深度? 半径方向的最大进刀量(半径值)。进刀量均匀分配,避免磨损刀具。 输入:0...99.999 | |
Q507 方向(0=双向/1=单向)? 切削方向: 0:双方向(两个方向) 1:单方向(轮廓方向) 输入:0,1 | |
Q508 偏移宽度? 切削长度减小值。预先加工后,一刀切除剩余材料。根据需要,数控系统限制编程的偏移宽度。 输入:0...99.999 | |
Q509 精加工的深度补偿? 在加工中,根据材料、进给速率等参数移动刀尖。可用深度补偿系数修正进刀误差结果。 输入:-9.9999...+9.9999 | |
Q499 镜像轮廓(0=否/1=是)? 加工方向: 0:沿轮廓方向加工 1:沿轮廓方向的反方向加工 输入:0,1 |
11 CYCL DEF 14.0 CONTOUR GEOMETRY | ||
12 CYCL DEF 14.1 CONTOUR LABEL2 | ||
13 CYCL DEF 840 RECESS TURNG, RADIA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L X+75 Y+0 Z+2 R0 FMAX M303 | ||
15 CYCL CALL | ||
16 M30 | ||
17 LBL 2 | ||
18 L X+60 Z-10 | ||
19 L X+40 Z-15 | ||
20 RND R3 | ||
21 CR X+40 Z-35 R+30 DR+ | ||
22 RND R3 | ||
23 L X+60 Z-40 | ||
24 LBL 0 |